笔端生意:参展画家
花鸟PART
丁密金
丁密金
Ding Mijing
丁密金,湖北麻城人,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原院长。中国文促会国画院研究员、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领域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长期从事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研究,兼攻山水、花鸟。作品入选第九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一、第二届全球水墨画大展等国际国内主流学术展览百余次,并屡获奖项和赞誉。其中,2011年获全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一等奖,2012年被多家艺术媒体誉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2017年入选为全球当代水墨画家500强,2019年被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选称为“新时代中国画新典范”。个人传略及创作成果辑入《当代画史》《中国当代水墨1949-1999》和《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878--2008》等美术史册。
↑ 滑 动 浏 览
峨眉豆
68x27cmx4
纸本设色
2022
蝶舞NO.1
68x27cmx4
纸本设色
2022
蝶舞NO.2
68x27cmx4
纸本设色
2022
畅然春意上枝图
文/子芮
“丁密金的花鸟画生动鲜活,如禅师云:‘活泼泼地’,用笔赋色不让雪涛先生也。”(画家范扬先生语)。
画面花枝姿态生动鲜活,不受程式藩篱之束缚,掇枝叶招展之神韵,一花一叶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花语
68X68cm
2022
杜鹃也报春
68X68cm
2022
用笔生动鲜活,点画之间或轻挑淡抹,或重笔挤压,错落有致,张弛有度,笔笔饱含激情。
赋色别具一格,他继承了传统的撞水法,并借鉴水彩画技法,让色彩在水中流动,色墨交融,酣畅淋漓,形色俱佳,美感超凡。
作品展现了画家体味自然直抒胸臆的审美意趣与真情,唤起了观者对美的诚真向往,让人心悦神怡。
丛丛红花定缤纷
137X34cm
2022
春光一泄杜鹃红
137X34cm
2022
先放东风一枝花
137X34cm
2022
杜鹃也报春消息
137X34cm
2022
戏水
69X45cm
2022
春江水暖鸭先知
68x45cm
2022
水光潋滟
69X45cm
2022
秋水末央
69X45cm
2022
醉春
69X45cm
2022
大吉NO.1
69X45cm
2022
大吉NO.2
69X45cm
2022
大吉NO.3
69X45cm
2022
蝶影No.1
69X34cm
2022
蝶影No.2
69X34cm
2022
蝶影No.3
69X34cm
2022
蝶影No.4
69X34cm
2022
笔端生意:序
元人宫天挺《死生交范张鸡黍》中谈到:“阴阳运,万物纷纷,生意无穷尽”。阴阳、生意二词,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由道家哲学发展而来的“阴阳”“生意”观念,体现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阴阳在水墨画中,体现为黑白的互动关系;生意,则体现为无穷的韵味和生命感。
因此,在传统型的水墨画中,观察画中有趣的黑白关系,体味画中的勃勃生机,便是最好的品评方式。拿这样的方式来看水墨画十人展作品,我想也是有效的。参展的十位国画家作品,题材不外山水、花鸟、人物,但语言格调均有所不同,风格形态更具个性化。这十位画家均处在创作的盛年,故其作品不仅在笔墨上趋于成熟,而且在风格上也呈现出贴近当代文化的审美趣味。国画创作离不开笔与墨,更离不开笔墨所营构出的无穷无尽的生意,这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脱开了这一点去谈中国画是缘木求鱼。笔端的无尽变化,在宣纸上呈现为充满生命的气息,这也是我们在看这十位画家创作时容易感受到的。宋人蒋重珍在一首题画诗中说“笔端生意已如生”,亦为此意。以“笔端生意”作为这个展览的名称,我觉得颇为合适。特别在这疫情迟迟未退的现在,更需要画家们在作品中创造出活泼动人的“生意”来。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022年5月13日
笔端生意:组织机构
|学术主持|陈明
|策展人|王韵儒
|出品人|
李轩
|设计|
贺忠彬
|运营|
霍兴明
|策展助理|
冬子
|支持单位|
首博书画院
|主办单位|天胤传媒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方阵文化有限公司/中艺国际艺术馆/墨韵轩书画院
|协办单位|首博美术馆/九州画院/景元堂/北京观道金元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好图彩印/北京湖山书苑文化有限公司/扬州御品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展览地点|视疫情情况而待定
|展览日期(拟定)|视疫情情况而待定
|开幕日期(拟定)|视疫情情况而待定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人物:李昀蹊
山水:唐文国/孙海峰/段孝敏/聂松
花鸟:丁密金/马顺先/熊晓东/曹田泉/王跃奎
文章转载自:方阵文化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